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期刊速递|《农村经济》2020年第4期目录和重点文(2)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6-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组织形态和功能上需要不断变革和完善。 [关键词]〖HT5K〗农民合作社 政策 功能 利益联结 演进趋势 [作者] 刘后平 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四川成都

在组织形态和功能上需要不断变革和完善。

[关键词]〖HT5K〗农民合作社 政策 功能 利益联结 演进趋势

[作者]

刘后平 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四川成都

张荣莉 硕士研究生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四川成都

王丽英 教授 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

本文系教育部202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研究"(编号:20YJA)、四川省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创新农业发展方式驱动四川省乡村产业振兴的体制机制与政策研究"(编号:2019JDR0136)、四川矿产资源研究中心2017年度一般项目"四川省民族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编号:SCKCZY2017-YB02)、成都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乡村产业振兴研究中心"(编号:YJ2017-JD005)及2019年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农业规模经营的实践逻辑及其反思

韩鹏云

[摘要]农业规模经营包括农地流转规模经营和农业服务规模经营两种类型,两种类型具有不同的实践逻辑:农地流转规模经营之所以能实现,源于乡村组织对土地规模流转的大力推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工商资本式农场,但由于资本式农场的经营失利,最终又演化为替代性的家庭农场;农业服务规模经营之所以能实现,在于生产组织化的实现,根源于地方政府行政力量的介入和村级组织的主导作用。在两种类型的实践中,由于治理理念、治理技术和治理效应等方面的动机和需求,地方政府对农业规模经营起到了关键性的形塑作用,但也因此产生了分割弱势小农利益、增加政府治理风险、不具可持续性乃至倒退等诸多隐忧。为了顺利实现农业治理转型,形塑农业规模经营的良性逻辑,应在"国家的视角"基础上增加"农民的视角"和"社区的视角",不仅要尊重农民意愿和选择权利,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合作,而且要坚持"社区"本位,培育内生型的农业联合治理单元,最终通过内生的方式实现农业规模经营。

[关键词]农业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 社会化服务 地方政府 社区本位

韩鹏云 副教授 南京林业大学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研究院 江苏南京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分化与整合研究"(编号:18BDJ05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新时代农村生态扶贫的现实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王 萍 杨 敏

[摘要]农村脱贫关系全面小康的全局,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现实矛盾制约着农村发展。生态扶贫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是农村扶贫开发的新模式。农村生态扶贫既是实现绿色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新时代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现实要求。但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扶贫实践中,农村生态扶贫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基础设施滞后阻碍农村生态扶贫进程、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严重脱节、生态扶贫合力弱化、生态扶贫成果难以巩固等方面。破解农村生态扶贫困境需要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耦合共同发力,明确扶贫参与主体的职能,构建农村生态扶贫的"政府-社会-市场"多元协同机制;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增强贫困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村绿色发展,推动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效衔接;健全农村生态扶贫配套机制,有效预防返贫风险;实现农村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减贫效应的三重目标。

[关键词]农村 生态扶贫 现实困境 应对策略

王 萍 博士研究生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市

杨 敏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 北京市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西北农村贫困户精准脱贫后可持续生计研究"(编号:17YCZH216)、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新时代西北地区生态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编号:20YJAZH0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农业技术进步、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

--基于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

廖开妍 杨锦秀 曾建霞

[摘要]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对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31个省份2002~201


文章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网址: http://www.ncjjykjzz.cn/zonghexinwen/2020/0630/339.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我市科技扶贫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与科技投稿 | 农村经济与科技编辑部| 农村经济与科技版面费 | 农村经济与科技论文发表 | 农村经济与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