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环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开化县池淮镇星口村基本情况 开化县池淮镇星口村是一个移民村,是由1959年从淳安县迁移到开化县星口乡的移民组成的一个行政村,该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1979年,原星口、舒溪

一、开化县池淮镇星口村基本情况

开化县池淮镇星口村是一个移民村,是由1959年从淳安县迁移到开化县星口乡的移民组成的一个行政村,该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1979年,原星口、舒溪、寺桥三个大队合并为星口大队,归属星口公社,后改名为星口乡。2005年,星口乡被相邻的池淮镇合并。2011年,星枫、星西两村合并进星口村,即成为现在的星口村。星口村地处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中西南部,与城关、华埠、桐村、长虹、张湾五乡镇接壤,现有居民386户,人口1,384人。由于村子地处多山地区,村民靠山吃山,多以务农为生,经济效益较低,外出打工成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几年来,在当地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群众发展效益农业的积极性高涨,形成了苗木、名茶、草莓、食用竹为主的农业产业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部分村民的收入,但外出打工仍然是许多村民的首选。

二、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环境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留守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由其他委托人代为监护,年龄在16岁以下的农村儿童[1]。”池淮镇星口村现有留守儿童22人,占儿童总人数的5%,与十年前的10%相比,留守儿童的人数和比例都大大减少。近五年来,留守儿童的数量及比例均保持稳定,这主要在当地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群众发展效益农业的积极性高涨,形成了苗木、名茶、草莓、食用竹为主的农业产业群,部分家长选择在家就业;部分家长将孩子带到自己工作的城市就读;还有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留守儿童已不属儿童之列,这些因素促使星口村留守儿童人数减少。尽管人数不多,但留守儿童所处的社会教育环境仍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村基层组织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农村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容易导致人际交往能力障碍,从而增强了留守儿童的孤独感。此时的儿童一方面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属于不平等的教育模式[2];另一方面又正处于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对于儿童的身心成长影响很大。

笔者对星口村的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以及村里的老人进行访谈,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农村的留守儿童没有受到农村基层组织的关爱和特殊照顾。在十几年前,有极少部分的村级干部偶尔会在逢年过节时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走访,但也只是走过场,应付上级的检查,除了送上一个书包、一些水果之外,就是跟监护人聊两句“最近怎么样?小孩父母亲在哪里打工啊?”之类的客套话,转身便离开了。而现如今在发展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的进程中,这些村级组织走访的身影也消失殆尽。留守儿童家庭的经济水平相对较差,当地基层组织并没有采取相关政策或行动对其进行经济上的支持;对于留守儿童家庭相对落后的教育观念,相关人员也并没有采取定期座谈等方式对其进行专门的辅导。

(二)农村现有社会教育环境不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基本上没有家庭教育,我国现有的学校教育不可能完全承担儿童的教养责任,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个儿童的生活与心理方面[3],而社区教育也不尽如人意。调研发现,村子里几乎没有“留守儿童之家”之类的社区教育组织。乡镇为建设特色文化小镇在其镇政府旁建一个“文化站”,用于人们休闲。但这文化站十分“简陋”,一个小房间里面摆上一些书籍,主要是诗词、寓言故事、识字书之类的儿童读物,房间外有几台电脑,墙上有对当地文化特色的描述和介绍,楼上放置两张乒乓球桌,再无其他。虽然留守儿童也可以在文化站活动,但是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大部分都是老人在那休息娱乐,有极少的儿童在玩电脑。对儿童进行访谈得知,当地文化站并没有统一组织留守儿童进入文化站学习、娱乐,而是将文化站开放,“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对村民进行访谈了解到,文化站的建设其实只是为了应付一些检查,文化站的管理人员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发挥它的作用。当地组织和干部没有实际性的行动来建设文化站的“文化”,也没有系统有效地管理文化站,更没有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进行合理安排。

(三)新“读书无用论”影响农村家庭教育观。在20世纪80、90年代的农村,“读书”是许多农村家庭子女改变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的唯一途径,因而通过读书脱离农村是无比荣耀的事情。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之激烈,就业之艰难,导致人们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高昂的学费让贫困的家庭不堪重负,即便如此,孩子在大学毕业后也不能找到如意的工作,这样的现状,加上打工浪潮的冲击下,许多农村青少年纷纷辍学加入了打工者队伍。在很多农村家庭看来,这些孩子即使没有文凭,甚至文化水平不如小学生,却依然能赚钱。还有一些赚了钱的人回农村后大肆炫耀,讽刺读书人——“读书能赚几个钱”,更是让自己的亲戚朋友早点把孩子送到社会上去打拼。再者,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疯狂地宣传一些虚假信息,“李某放弃学业去城市打工,短短两年赚得一套楼房”之类的新闻层出不穷。这对于少年儿童和没有多少文化的家长而言,无法辨识此类信息的真伪,极易形成错误的价值取向。


文章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 网址: http://www.ncjjykjzz.cn/qikandaodu/2020/0901/631.html



上一篇:基于体验经济视角的田园综合体规划及运营探究
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湖南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对

农村经济与科技投稿 | 农村经济与科技编辑部| 农村经济与科技版面费 | 农村经济与科技论文发表 | 农村经济与科技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农村经济与科技》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